查看原文
其他

担心辐射致癌? 听听耶鲁教授讲个性化医学成像

2015-08-04 毕阳 健点子ihealth

“不适当,过分的医学影像检查占到整个头部和脑部检查的62%. 在所有CT检查中,有27%的检查属于不必要。”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放射治疗系副教授邓军在8月3日北京耶鲁中心的一场活动中表示说。


这还是从一项在耶鲁大学4,800多名患者中的调查中得来的结论。如果在国内,受多重因素驱使,不必要的医学成像检查可能还要占到更高比例。


回想年初时,朋友圈不断被“老外惊诧中国过度体检项目”所刷屏。


“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影像检查,不仅减少检查和整个医疗费用,还使辐射与癌症风险最小化。”邓教授郑重表示。


道德问题


医学成像改变了人类几百年的医学检查诊断。但是,这个改变是有代价的。自1980年以来,医学成像也使人们受到的辐射照射增加了8倍,增加了继发癌症的发现,造成了严重公共卫生问题。


医学成像是否该做,怎样做,已经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,也是一个道德问题。加上更为复杂的利益驱动,在这种背景下,个性化成像就成了热点话题。


的确,每次检查的辐射量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不同。


首先,各个检查项目的辐射量有很大差别。牙科,胸科的X光检查产生的量很小,超声波和心脏CT扫描中等,而腹部CT和脑部的CT扫描辐射量最大。


其次,因人的年龄,性别不同,也有差异。儿童因器官仍在发育,体重轻,所受的辐射就比成人要高。


令人担忧的是,虽然美国辐射学会ACR要求放射科医生遵照指南,避免不必要的照射,但是,一份报告显示,只有2%的医生按这个指南做。而高达20%以上的医生,以自己的判断为主。


“为此,我们有必要做好自己的功课,必要时将医生一‘军’,”邓教授表示。


这个军就是个性化成像。他提出教育医生合理使用医学照射,减少不必要辐射。“第一是合理,基于标准。再就是避免电离辐射,譬如CT和立体透视CT. 最后是减少过度成像。不能借口说一次不行,再来一次,或者一次不清晰,多做几次。”


对孩子轻,对成人智


(邓军教授团队开发的iPhoneapp表明,三岁女童的接受CBCT的辐射风险很高,如左图红色柱状显示)


邓教授提出了“Image Gently”和“Image Wisely”来帮助儿童和成人合理接受医学成像检查。


由他和其他同事开发的一款iPhone app,设计了专门针对年龄,体重和照射部位不同而提出的不同治疗方案。


比如对于对于一个三岁的女童,放射科医生应慎重选择脑部的CT,而应该考虑其他的替代方案。以前只有医生有此权利,如今有了这个app,患者可以输入个人数据,从而比较照射的剂量,相对做出合适的选择。


同时,邓的团体还与麻省总医院MGH合作,推广专门针对医生的程序,让医生不是直接就吩咐做这做那的检查,而是先输入患者情况,从而考虑不同的治疗方案。


结果至今令人振奋。这个程序实施前,CT检查一路上升,没有任何停滞的迹象。自从医生使用此程序,CT检查开始与以前持平,不再上升。

另外,基于云端的大数据也将助力,今后将对于不同的患者推荐合理的个性化的医学成像检查。


个性化医学成像需要的不止是医生,也需要个人的努力。邓教授呼吁说。


“辐射量小,但积累起来就不小。癌症风险小,但实实在在存在。我们需要大声疾呼,不要等到出很多的例子才开始行动。”


最后,他以一个医学研究者的身份对医生有话要说。


做医学成像是尽职, 不做医学成像是尽心。”


“患者不希望再发生另一种癌症。这是良心所在,我们需考虑,到底应该不应该。”


本文为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。其它转载请务必取得授权。请一两句话推荐健点子iHealth环球药讯三分钟health_ideas)。医药行业最大最全的微信咨讯平台。由资深医药媒体人和健康投资人共同出品。联系和建议请发至:healthcarewriter@hotmail.com

让我们每天三分钟,为健康,为明天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